隨著日益增加的產品種類和國際貿易,消費者愈來愈難知道誰是食品生產者及食品的確切來源,而透過一些經過嚴謹認證,值得信賴的標籤、可以幫助我們填補這一空白。
這些年國際正時興地理標誌,例如;哥倫比亞咖啡豆、西班牙曼切格乳酪、印度大吉嶺茶、義大利帕爾馬火腿、日本和牛等等,可以吸引顧客的注意力,為產品和生產商帶來更多的價值,地理標誌也可以保護自然資源的所有權。
台灣消費者在歷經多次食安教訓後,已逐漸接受經驗證通過的農漁產品,品質、安全和價格仍是消費者主要考量。這些年我國農政機關亦積極推動農產品的產銷履歷標章,強調可以確保整個供應鏈的食用安全,全家的食安可透過選購產銷履歷產品來守護。想取得該項認證的農產品,必須遵守相關法規和「台灣良好農業規範」,並透過第三方驗證。屬於自願性農產品驗證制度,政府推廣多年也給予認證者相當的補助。
每逢節日前後,國內商家會趁著節日氛圍,透過網路、電視、電台等媒體,進行宣傳並推出各種優惠吸引客戶,從而提升營業額。而傳統端午佳節連假,雖然仍遭受到Omicron疫情的影響,若干慶祝活動被迫取消,但吃粽子還是不能免俗。
國內粽子分南北粽,最大差異在「南煮北蒸」,常用的內餡材料在國內均有生產,且已有業者取得產銷履歷認證,若能以此為原料,配合經認證的加工廠加工,順勢推出「產銷履粽」或「履寶粽」,強調安心、安心又味美,來吸引供消費者採購,相信會有助於國內農產品的行銷。畢竟只有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,才是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的關鍵。從使用友善方法,生產出好產品,找到好銷路到賣出好價錢,才是台灣農業維持永續發展的重要途徑!
新聞稿與圖片來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9/6360808